更新日期:2023-03-02 10:54
近來許多同學都在了解重慶文理學院排名,大學排名能給同學們選擇院校提供一個參考 ,從不同的排名標準,就可以了解不同院校的實力究竟如何,結合自己的分數更好地做出選擇。邦博爾小編為同學們整理了有關重慶文理學院排名全國第幾位的信息,僅供參考。
2023年,重慶文理學院最新排名:重慶文理學院全國排名第441位,僅次于湖北師范大學;重慶市內排行第15名,僅次于四川外國語大學;全國綜合類高校排名第114名,僅次于大理大學。
不同的機構,評估的標準和結果不同,以下為“軟科”、“校友會”、“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評級機構發(fā)布的:重慶文理學院歷年排名榜,僅供參考!
一:重慶文理學院全國排行榜一覽表(近三年)1. 重慶文理學院全國排名歷年表(軟科版)
按軟科排名版大學排行榜看,重慶文理學院2022年全國排名第328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類型 |
2022 | 328 | 重慶文理學院 | 重慶 永川區(qū) | 綜合 |
2021 | 339 | 重慶文理學院 | 重慶 永川區(qū) | 綜合 |
2020 | 335 | 重慶文理學院 | 重慶 永川區(qū) | 綜合 |
2. 重慶文理學院全國排名歷年表(校友會版)
按艾瑞深中國校友會大學排行榜公布的數據看,重慶文理學院2022年全國排名第281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類型 |
2022 | 281 | 重慶文理學院 | 重慶 永川區(qū) | 綜合 |
2021 | 282 | 重慶文理學院 | 重慶 永川區(qū) | 綜合 |
2020 | 448 | 重慶文理學院 | 重慶 永川區(qū) | 綜合 |
在重慶市內高校排名:重慶文理學院排在重慶三峽學院之上,僅次于四川外國語大學,排第15位。
省內排名 | 院校名稱 | 類型 | 所在地 | 級別 | 性質 |
14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語言 | 重慶 沙坪壩區(qū) | 保研 | 公辦 |
15 | 重慶文理學院 | 綜合 | 重慶 永川區(qū) | 公辦 | |
16 | 重慶三峽學院 | 綜合 | 重慶 萬州區(qū) | 公辦 |
在綜合類高校排行中:重慶文理學院僅次于大理大學,排名第114位,排在齊齊哈爾大學之上。
綜合類排名 | 院校名稱 | 所在地 | 級別 | 性質 |
113 | 大理大學 | 云南 大理白族自治州 | 省屬 | 公辦 |
114 | 重慶文理學院 | 重慶 永川區(qū) | 公辦 | |
115 | 齊齊哈爾大學 | 黑龍江 齊齊哈爾市 | 省重點 | 公辦 |
重慶文理學院是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其前身重慶師范高等??茖W校和渝州教育學院分別創(chuàng)辦于1976年和1972年;2001年5月,兩校合并組建為渝西學院;2005年4月,更名為重慶文理學院。
學校圍繞“建設應用型學科,開展應用型研究,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創(chuàng)建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辦學定位,進行了一系列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構建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體系在當代高校的構建與實踐”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高校三標一體教育質量模型的探索與實踐”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新時期我國學校德育工作的新走向”獲教育部高校德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成果二等獎,“師范新升本院校的轉型發(fā)展與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建設”“實用技能型卓越園林人才培養(yǎng)的探索與實踐”獲得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卓越教師“三位一體”人才培養(yǎng)模式入選“全國教師隊伍建設優(yōu)秀工作案例”,受到教育部點名表揚。累計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4項、國家級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9項,市級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成果獎4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xié)同育人項目460項,市級及以上質量工程項目50余項、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42項。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美國、俄羅斯、意大利、馬來西亞等國30多所高校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先后開展了師生交流、合作辦學、合作科研、來華留學等項目。目前,重點與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威爾明頓分校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托木斯克國立大學等高校開展“2+2”本科生和碩士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與俄羅斯克麥羅沃州內庫茲巴斯國立技術大學簽署了博士研究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協(xié)議,與意大利佩魯賈大學開展師生交流和碩士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與馬來西亞泰萊大學、思特雅大學等高校合作舉辦本升碩項目。“中俄科教合作交流平臺”獲批重慶市國際化特色項目立項。近年來,學校每年有10余名學生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出國留學資助。